摘 要: 作為會計專業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基礎性課程,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直接影響著專業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教師需要始終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了解這一課程的重要價值及作用,深入剖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調整來促進各類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障該專業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應用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其中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直接無視學科教學質量的分析以及研究,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工作的進度不夠理想,教育教學質量與前期的教育目標存在明顯的差距。為了突破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的真實情況。注重細節要素的解讀,進而確保對癥下藥,促進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有效改革及創新。
關鍵詞: 財經法規; 會計職業道德; 策略分析;
引言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必須要主動與教師保持密切溝通,關注自身基礎課程以及核心課程的學習情況。其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不容忽略,專業課程教師需要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緊密結合,了解會計工作的開展現狀,關注這些考試科目的教育教學改革要求。與其他課程相比,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論性較強,與法學、會計學、經濟學密切相關,覆蓋面非常廣。因此,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掌握這門課程的技巧和要求,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技能學習以及規范化教育相融合,積極融入更多的職業道德意識,鼓勵學生在課程學習以及考證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獲。為了確保對癥下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準,教師還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將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教學理念的突破融為一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產生更多的學習動力和收獲。
一、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意義
在會計專業課程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所占有的比重較高,這一課程的作用不容忽略。首先,該課程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作為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中的考試科目之一,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只有通過該考試并且拿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夠從事與會計相關的工作。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主動學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明確自身的未來就業發展方向。其次,該課程與其他的專業課程存在密切的聯系,能夠真正實現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只需要結合會計職業的特征,分析學生對會計知識的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會計職業道德水平。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及創新來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與會計相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知識,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意識,規范自身的會計行為。最后,財務工作人員個人的行為與信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密切相關,個人的職業道德水平也會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在對目前的會計人員工作現狀進行分析時不難發現,有一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出現了誠信缺失的問題,這一點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穩定發展。其中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十分注重對學生誠信意識的引導,主動規避各類負面影響因素,以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改進為重點。確保學生能夠主動的規范個人思想,以此來更好地將社會誠信缺失等問題控制在有效的范圍內,為市場的穩定運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現狀
在對這一課程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時不難發現,整體的教學質量不夠理想。首先,在全面推進會計法改革的過程中,會計工作人員的入門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學校還沒有構建完善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忽略了對這一課程的深入分析以及了解。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學生需要具備較為基礎的會計知識。有的高校為了抓教學進度,確保學生能夠更快地通過相關的職業考試,直接在早期設置了這門課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思維斷層,前期的知識鋪墊不夠充分,學生難以實現全面的掌握及分析。
其次,教師所設置的課程內容不夠科學,理論知識較多,學生的實踐應用機會不足。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內容及形式比較復雜,與會計學法學密切相關,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存在明顯的專業性特色以及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基礎學習中的真實情況,主動調整后期的管理策略。但是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價值,出現了重理論、輕應用的問題。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內容與崗位的需求相脫節,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的利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最后,教師所采取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及合理,學生的參與能動性不足。有的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直接采取減壓式的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引導,過于關注考點的分析以及掌握,嚴格圍繞具體的考綱來設置教學內容。整個課堂非常的枯燥乏味,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缺乏自主參與的能動性,因此最終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三、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策略
為了有效規避上文中所出現的各類不足,對于會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來說,教師首先需要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改進為依據。著眼于目前的各類教學困惑,在指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更好的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一)科學設置專業課程
教師需要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及核心,合理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不斷豐富教育教學資源,以此來更好的引導學生。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專業課程開展的現實問題,分析這一課程的特殊性,確保教務安排的合理性,盡量避免課程安排的順序出現偏差,保障學生能夠在基礎學習時獲得更多收獲。其次,教師需要著眼于市場需求以及專業發展的軌跡,通過對職業資格標準的分析及研究,更好地樹立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真正實現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之間的有效融合。保障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大力落實,充分體現教育資源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大膽創新。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升,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個人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最后,教師需要將課程內容的設置與形式的選擇融為一體,明確課程建設工作的重點以及難點。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將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融入課堂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由發揮,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獲以及成長。
(二)確保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性
有的教師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實踐教學的比重偏低,學生檢驗個人知識的機會不足。因此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工作來說,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容忽略。這門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存在許多的法律條文,因此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缺乏能動性。為了盡量避免學生消極及被動,教師需要注重簡單知識講解與學生自主練習之間的融合,確保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能動性。其中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積極協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合理比重。其中理論聯系實際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需要主動設計與學生基礎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內容以及形式,合理安排各類實踐活動,注重講練結合。針對性的融入會計操作,鼓勵學生在參與各種模擬業務中,鞏固個人的會計技能和知識。很多學生的參與能動性較高,并且能夠在自主實踐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師需要合理控制教育教學時間,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機會,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現場示范教學來更好地實現更抽象內容的具體化和生活化再現,激發學生興趣。很多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更好更快地掌握專業課程的技能以及知識,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存在各自的優點,教師可以主動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及策略,在靈活對比以及調整的過程中,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其中對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使用頻率較高,效果非常顯著。教師可以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及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產生源源不斷地學習動力。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接受能力比較有限,教師需要在指導學生的基礎上,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著眼于學生的成長軌跡融入不同的教育教學策略及方式,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教師還需要堅持針對性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在基礎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將符合學生興趣的教育教學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環節。確保教學模式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能夠在復雜的學習環境中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興趣,通過靈活調整以及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意識到自身的長處以及不足,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技巧。
結語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不懈,關注該課程的教育教學問題以及困惑,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合理比重,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科學設置專業課程,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教學策略及方法,積極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難度,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對這門課程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及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 王劍波.淺析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J].經營者,2019,033(11):108.
[2] 陳義雅.淺析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精品課建設[J].遼寧高職學報,2009(S1):73–74.
[3] 韋慧.淺析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J].學周刊,2014 (15):21.
[4] 曾昭坤.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的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0(1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