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1945-1960年間清水幾太郎的和平思想放在戰后日本和平運動流脈中進行考察,分析其思想內涵、特征與影響,既有助于客觀評價清水幾太郎,...[全文]
添加時間:2021-03-12關鍵詞: 清水幾太郎 戰后日 和平運動 修憲 護憲
徐繼畬(1795-1873年),字松龕,清代代州五臺(今山西五臺)人。1826年選庶吉士,1830年授翰林院編修,1833年又遷為陜西道監察御史。...[全文]
添加時間:2021-03-12關鍵詞: 徐繼畬 近代 民族意識
近代,在眾人眼中,梁啟超曾開風氣之先,認為中國“私德發達、公德殆闕如”,極力倡導采補西方“公德”觀念以新之,而無暇構筑私德。...[全文]
添加時間:2020-12-28關鍵詞: 梁啟超 《德育鑒》 文化自信
中國古代社會非常重視官德,歷朝歷代的官方文獻和私人著作中都有大量關于官德的論述,古人留下了豐富而成熟的官德思想。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至今,...[全文]
添加時間:2020-12-28關鍵詞: 古代官德思想 官德建設 當代啟示
西漢作為中國歷史上真正開創封建社會新紀元的朝代,經過四年楚漢戰爭最終建立,連年的戰爭使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受到重創。在這種情況...[全文]
添加時間:2020-10-14關鍵詞: 董仲舒 行政思 獨尊儒術 現代化
趙必振被譽為“中國翻譯社會主義專著第一人”,他在參與愛國運動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國情觀。分析趙必振的國情觀,對...[全文]
添加時間:2020-10-14關鍵詞: 趙必振 國情觀 變革 矛 傳統文化
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體思想由來已久,可以說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就是通過對158個城邦的觀察從而說明不同城邦所適用的不同政體以及不同政...[全文]
添加時間:2020-07-09關鍵詞: 啟蒙運動 西方政體思想 比較研究
在儒家傳統政治哲學中,君民關系的處理關乎百姓的安樂、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王道政治的實現,是官方關注的關鍵和核心問題。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全文]
添加時間:2020-07-09關鍵詞: 董仲舒 王道 君民觀
“亞洲”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又“千差萬別”的思想課題。正如日本思想家竹內好所提示的那樣,“亞洲”對理解和把握日本近代化的復...[全文]
添加時間:2020-04-17關鍵詞: 李大釗 大亞細亞主義 新亞細亞主義 馬克思主義
王夫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史學家和思想家,晚年因定居衡陽石船山,故被稱之為“船山先生”。目前學術界對王夫之的哲學思想、禮學思想...[全文]
添加時間:2020-04-17關鍵詞: 王夫之 民族關系思想 來源 特點
光緒二年(1876)十二月,劉錫鴻作為駐英國副使隨同公使郭嵩燾赴倫敦就任,后因與郭不合,于翌年三月調任駐德大使,赴任一年有余,于光緒四年...[全文]
添加時間:2020-01-15關鍵詞: 劉錫鴻 士大夫 保守主義 官 商 民
目前學界對孟子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現在討論孟子民本思想的內容,或探求孟子民本思想的淵源,或分析其理論歷史局限,或梳理其在當代民主建設中的...[全文]
添加時間:2020-01-15關鍵詞: 孟子 民本思想 借鑒意義
孔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篤信,忠實地信仰;好學,愛好學習,重視教育;守死善道,堅持...[全文]
添加時間:2019-09-18關鍵詞: 蘇格拉底 孔子 城邦治理
柏拉圖與其師蘇格拉底及其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作為西方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圖的成就涉及到諸多領...[全文]
添加時間:2019-09-18關鍵詞: 柏拉圖 政治傳播 理想國 詩哲之爭 洞穴隱喻
鄧初民在研究政黨問題時, 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重要的階級理論, 把階級作為理論起點, 從政黨的概念、產生、消亡出發, 揭示了政黨的本質。...[全文]
添加時間:2019-06-29關鍵詞: 鄧初民 政黨 馬克思主義 階級